首页> 常识>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世界越来越亮——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2024-12-11 08:46:20

这是城市的美丽夜景,即使是在黑夜也灯光如昼,散发着迷人的光辉。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电力的支持,想象一下,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会是怎样呢?如果没有电,我们的生活将会十分不便,可见电力资源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便利。

那么,电从何而来,又是如何被发现利用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二次工业革命,揭开电力资源发展的前世今生。



1870年以后,自然科学研究获得重大突破,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叫“电力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条件

1 . 经济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 .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19世纪五六十年代)。

3 . 技术支持: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成就

(一)电的应用



(1)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2)19世纪70年代,经过不断完善的发电机进入生产领域,电力开始作为动力带动机器。



(3)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利用电学研究最新成果,发明了耐用的白炽灯泡、碱性蓄电池、电影摄影机和放映机等。

(4)爱迪生还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座个火力发电站。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

(5)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机、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



人类社会由此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主要的标志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

(1)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一台煤气内燃机。



(2)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出汽油内燃机。



(3)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动机问题,在交通运输领域内引发了一场变革,为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带动了相关的新兴工业的发展。

2 . 新的交通工具

(1)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本茨(汽车之父)制造出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2)1913年,美国的福特汽车公司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3)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纷纷问世。



“中国始创飞行大家”——冯如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化学工业

(1)19世纪60—80年代, 人们已经能够使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而且产品成本更低、性能更好。

(2)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经过多年研究,发明了现代炸药。后来又研制成无烟炸药。

2、新材料


海厄特


夏尔多内


(1)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的制造技术,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2)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了新的纺织品生产领域。

第二次工业革命之特点与影响

特点一:科学研究与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最突出的特点);

特点二:几个先进国家同时发生(全面开花),美德领先;在一些后起国家两次工业革命同时进行;

特点三:规模更大,范围更广,速度快;

特点四:以重工业为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对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使一些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跨越式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

2、对生产关系: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开始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

3、对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增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各国发展不平衡致使矛盾加剧。

4、消极影响:造成了新的社会问题和环境问题,如贫富分化和环境污染。

挑战—应战:工业文明的反思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2)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3)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坚持不懈的精神品质。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科技的同时要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