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是否存在历史依据?
《三国演义》里的描述不能作为直接证据,因为它不是真正的史书。那么,让我们看一下《三国志》里有没有记载“木流牛马”。《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建兴)九年(231),亮复出祁山,以木牛运,粮尽退军……十二年春,亮悉大众由斜谷出,以流马运,据武功五丈原,与司马宣王对于渭南。”可以看出诸葛亮以“木牛流马”运粮是有历史依据的。

2.制作工艺是否还留存于世?
史书已经能证明“木牛流马”的确存在,那它的制造工艺和运作原理到底是什么呢?在《诸葛亮集》这本书中有写道:“木牛者,方腹曲头,一脚四足,头人领中,舌著于腹。曲者为牛头,双者为牛脚,横者为牛领,转者为丰足,覆者为牛背,方者为牛腹,垂者为牛舌,曲者为牛助,刻者为牛齿,立者为牛角,细者为牛鞅,摄者为牛鞭轴。对“木牛”的造型进行了解读,可惜的是没有解释它的工作原理,如何制造。有小伙伴可能有些疑问,《诸葛亮集》的内容可信吗?《诸葛亮集》的作者就是诸葛亮,后又有人进行过修订和整理,真实性不存在问题。

3.后世对“木牛流马”的看法?
第一种是,宋代时期有人认为“木牛流马”是四轮车和独轮车,他们推测,当年诸葛亮北伐曹魏,所需粮草需要从川西平原运到秦陇地区,沿途既有平原也有山地。尤其“蜀道”,艰险崎岖,许多栈道是在峭壁,又窄又险。木牛的载重量比较大,行进缓慢,适宜在平缓的道路上运行;流马是独轮车,适合通行于狭窄的道路,因此可以专门运作在蜀道上通行。

第二种是现代学者的看法,他们有的认为木牛和流马是一种新的木制人力四轮车。有的认为,木牛与流马是两种东西,前者是人力独轮车,后者是经改良的四轮车。还有人认为木牛有前辕,引进时有人或畜在前面拉,后面有人推,类似电视剧里面经常出现的马车;流马没有前辕,不用人拉,仅靠推力行进,外形像马。

4.文物发掘找到的证据
近几年,四川省博物馆拼合修复了一辆完整的三轮马车,经鉴定该车在东汉与三国之间。专家认为这个马车就是传说中的木牛流马。首先,一般马车只有两个轮子,这样,马不仅要费力拉车,还要承担车身的重量;这个三个轮子的马车极大地减轻了马的承重负担,增加了马车的稳定性,让它的牵引力更大,从而运送更多更重的货

可惜的是,至今也没有发现这件古代机械的制作图纸,希望在后续的研究中,能有所突破,让这种神奇的机械重现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