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美元硬币面值对照图(美国为何没有1美元硬币?)

时间:2024-11-14 10:13:46

我们都知道美元是全球贸易结算市场的主导货币,很多国家都会将美元视为最重要的外汇储备,这也助力了美元的国际金融影响力和地位。

虽然这几年全球都在上演去美元化的戏剧一幕,但当前美元的地位和实力仍不容小觑。

因此美方为保障美元的流通性,专门铸造了多种不同面值的硬币,比如说1美分和50美分面值的硬币。

让很多人感到质疑和好奇的是,在美方铸造了如此多种面值的硬币当中,唯独没有“1美元”硬币的身影,而我国价值为“1元”的硬币流通性却非常显著。

出现这种截然不同的情况,究竟是怎样的原因造成的?美当局对此表示称:“绝不甘当冤大头被民众疯狂薅羊毛”,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1美元”硬币的发展

其实早在1792年的时候,美方就已经颁发了面值为“1美元”的硬币,为了确保硬币的美观性,美方将硬币的正反两面印制了不同的图案,从而彰显美方经济文化的魅力。

早期的“1美元”硬币由于造价成本比较高,因此在国内并未掀起过大的影响。

很多民众早已习惯始终更加传统的纸币,因此1971年美方再次发行“1美元”面值的金属流通货币。

从1792年一直到1999年美方不断发行了多套面值为“1美元”的硬币,但始终没有掀起国内的反响,甚至1999年的“1美元”硬币还有不少屯放在仓库之中蒙灰。

而让人心生疑惑和不解的是,为何美方在几百年的时间里屡败屡试呢?这还要说硬币相比于美元纸币的优势,毕竟硬币不会产生折损的情况。

故而美方计算出使用硬币可以在30年省下50亿美元。

对于美方而言这节省出来的50亿美元印钞费属于“天上掉馅饼”能够轻松白赚,因此2005年美方决定重新恢复国内“1美元”硬币的使用。

为了得到国内民众的支持和响应,美方陆续开通了多项政策。

结果却接二连三的被全美民众割起了“韭菜”,而这无奈的经历也让美方彻底放弃了铸造“1美元”硬币的想法。

二.疯狂“割韭菜”的全美民众

当时美方为了推行“1美元”硬币的使用,先是开通了同等价值纸币和硬币的免费邮寄兑换服务。

而这项政策却根本没有得到全美民众的支持,原因是大家更喜欢使用不容易掉落的纸币,而非是这些特别容易丢失的硬币。

无奈之下美方又开通了金融领域的支持政策,利用信用卡额度来兑换同等面值的硬币,还可以利用积分兑换各种商品。

信用卡的盈利方式是手续费,而美当局为了尽快让国民普及“1美元”硬币的使用,干脆主动承包了刷信用卡兑换硬币的所有手续费。

要知道当时一张飞往欧洲旅游的机票需要花费10万的信用卡积分,为此有很多民众直接用信用卡购买了240万枚“1美元”硬币。

将积分兑换成24张机票以后,又把这些无手续费的硬币放到银行获取利息。

美方一看这种情况赶忙限制了信用卡兑换“1美元”硬币的数量,要求每一位信用卡持卡人只能在10天之内兑换一次,且每次兑换不能超过1000枚。

虽然限制了数量,但每一位信用卡持卡人依然可以最高获取36500的年积分,而这依然可以换取一些中低价值的商品。

以及存放到银行获得利息的收益,美方一看这种情况只好无奈宣告“1美元”硬币停产。

直到2011年全美市场再也没有发行过面值为“1美元”的硬币,而美方的本次尝试也让银行和财政出现了严重的亏损,至此以后“1美元”硬币正式成为历史。

然而让美方更加没有想到的是,这些已经停产的硬币反倒获得了很多民众的青睐,成为了具有收藏和纪念意义的硬币,价值也得到了水涨船高般的提升。

美方本次对于“1美元”硬币的尝试,也让美方只要一提到关于硬币的话题就感到头疼,相反我国面值为“1元”的硬币却取得了非常显著的发展。

同时随着年代的推移,我国那些已经停产的货币基本都具备了收藏的价值,从未发生过和美方这般的奇葩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