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康乃馨的花语是什么(母亲之花康乃馨)

时间:2024-11-09 08:38:54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

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

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这是清·蒋士铨《岁暮到家》诗,读过无不动容--漂泊的游子终于在过年的时候回家了,母亲万般欣喜。“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母之慈爱、辛苦、惦念,千万年来亘古不变啊。

母亲,多么温暖的称呼;康乃馨,美丽的母亲之花,寄托儿女多少念母情怀。

暗中时滴思亲泪,只恐思儿泪更多!”(清·倪瑞璿《忆母》)慈母之爱,山高水长,那层层叠叠、内里皱缩的康乃馨花瓣,如同母亲细密绵长却又隐忍内敛的念儿情;“老母三年病,儿仍千里行。。。。。。未别泪先下,问归难应声。”(明·沈明臣《别母》)这欲离难舍的别情啊,如同康乃馨硬而脆的茎干,不敢触碰,不能触碰,一碰便是痛;“手线缝衣欲问寒,慈颜时向梦中看。世间尽道为官好,天下无如别母难。”(明·邵宝《忆母》)这难舍的情思,无尽的思念,仕途官位岂能掩埋?如同康乃馨全身皆绿被白霜,即便官服等身,母亲,仍是心中最深沉的惦念。

说起母亲,就让人想到康乃馨;说起康乃馨,就让人想起母亲。

康乃馨作为母亲之花,源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母亲节的创始人安娜·贾维斯的母亲认为,应该给予在战争中失去儿子的母亲们一种慰藉、一个纪念日,并希望有人创立一个母亲节来颂扬全世界的母亲。母亲去世后,安娜·贾维斯立志要实现母亲的夙愿,为此,她向社会各界呼吁,并获得支持。1914年,美国参众两院将每年5月的第2个星期日定为母亲节,而贾维斯夫人生前最爱的康乃馨花也成为母亲花。

而母亲与康乃馨的传说,则要追溯到久远的基督教传说。说是圣母玛利亚看到耶稣背负十字架,非常心痛而忍不住伤心落泪,从她的眼泪中冒出了康乃馨。

康乃馨与母亲,密不可分。它那似乎永不凋谢的花朵、低调内敛的美丽,不正是天下母亲对子女无尽的慈和爱吗?

康乃馨是石竹科石竹属多种园艺品种的通称,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在日本、韩国和马来西亚等国都有大量栽培,欧洲的德国、匈牙利、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土耳其、英国和荷兰等国栽培的规模也很大,是世界上应用最普遍的花卉之一。

我国上海于1910年开始引种生产,到20世纪50年代迅速发展,80年代又从欧洲引进新品种,并迅速繁殖推广。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念母恩辗转吟。感念母亲,不唯节日;寒冷冬日,让我们送母亲一束大红康乃馨,祝愿老人安康长寿!

备注:

不同颜色的康乃馨,表达不同的含义如下

红:相信您的爱、祝母亲健康长寿

粉:热爱、美丽、祝母亲永远年轻

白:表示吾爱永在、真情、纯洁的友谊

黄:长久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