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淮滨地图各乡镇划分(信阳市淮滨县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

时间:2024-12-04 08:56:02

淮滨县的历史前文已介绍,下面介绍县辖区各街道乡镇的历史及名称由来。

顺河街道

  2012年设立,因所处位置而得名。街道管理区域沿淮河分布,故名。古属西周,春秋属楚地,秦、汉属新息县,隋、唐、宋属包信县,明清属息县。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光州州判署。1911年废。民国属息县设乌龙镇、乌龙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设乌龙区。1952年属淮滨县设城关区。1958年置城关镇。1960年属息县设淮滨镇。1962年复属淮滨县设城关镇。2012年撤销城关镇,析原城关镇的港南街社区、顺河街社区、乌龙集社区、滨城社区、南园社区、章营社区、任堰社区、金湾社区,原谷堆乡的下园社区,台头乡的任营社区、韩营社区,设立顺河街道。


滨湖街道

2012年设立,因所处位置而得名。因域南部临淮滨县东湖和西湖,故名滨湖街道。2012年析原城关镇前楼社区、桂花社区,原栏杆镇郭营社区、梓树社区、田园社区,台头乡刘湾社区,设立滨湖街道。


栏杆街道

  2012年设立,因区域内栏杆村而得名。传明嘉靖时,一楠姓官员年迈还乡,在此建一楼,港南修一花园,隔港又架石桥沟通,桥上有栏杆12根,东临洪河,河下有渡口,后形成集镇,以桥栏杆得名。1949年属息县乌龙区设栏杆乡。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置栏杆区。1952年属淮滨县,区仍。1958年成立栏杆公社。1960年属息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栏杆乡。1997年改置栏杆镇。2012年析原栏杆镇的刘老寨社区、塘南社区、蔡坡社区、董楼村、栏杆村、东乡村、王湾村、范岗村、许岗村、赵楼村、欧坡村、周营村、半坡村、王新庄村、单楼村、藕塘村,设立栏杆街道。


桂花街道

2012年设立,因西临原桂花岗而得名。桂花岗,古为一自然高岗地,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此地多植桂花树,遂得名桂花岗。2012年析王家岗乡郑营社区、立城社区、新村社区、毛庄社区,设立桂花街道。


马集镇

1986年置镇, 因镇政府驻马集而得名。镇政府驻地马集,明末山东省马氏迁此建村兴集,名马家集。清末简称马集。

古为楚地。明、清属息县。清末称马集,民国时属息县罗服里、马集联保、河图乡。1949年属息县设马集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马集区。1952年属淮滨县马集区。1958年置马集公社。1960年属息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马集公社。1983年改设马集乡。1986年改置马集镇。


期思镇

1995年置镇,因镇政府驻期思集而得名。镇政府驻地期思集,属古邑。据《淮滨县志》记载,为西周蒋国都,周公子封地。春秋文公十年(前617),楚穆王田孟诸,以期思公复遂为右司马,楚灭之以为县,始名期思。唐初,废县改集。明、清称期思店、期思集。

西周蒋国都,周公子封地。春秋属楚,置期思邑。汉设期思县。梁置期思州,为州治。陈置边城郡,为郡治。隋废,为期思县。唐废期思县入固始县。元、明、清仍。民国属固始县、第四区张庄联保、先进乡。1949年属固始县,置期思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建期思公社。1960年属固始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期思乡。1995年改置期思镇。


防胡镇

1994年置镇,因镇政府驻防胡店而得名。镇政府驻地防胡店,清康熙年间,黄、胡两姓在此建集,以两姓命名,后演变为防胡店。

明、清属息县。民国属息县梁庄里、防胡联保,后设防胡中心乡。1949年属息县设防胡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建防胡公社。1960年属息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防胡乡。1994年改置镇。


新里镇

1996年置镇,因镇政府驻新里集而得名。镇政府驻新里集,传清乾隆时,李氏在此建庄兴集,名新集。清末民初称新李集,为新兴之意。因“李”与“里”同音,后演变为新里集。

古时属息国楚国地。秦汉属新、息县地。隋、唐属息州地。宋、元、明、清属息县。民国属息县白亭里、新里联保、新里乡。1949年属息县马集区设新里乡。1952年属淮滨办事处置新里区。1958年建新里公社。1960年属息县新里公社。1983年改设新里乡。1996年改置新里镇。


赵集镇

1998年置镇,因镇政府驻赵集而得名。镇政府驻地赵集,因明洪武年间,赵氏迁此建村,后成集市,而得名赵集。1949年属息县防胡区。1952年属淮滨县设赵集区。1958年建赵集公社。1960年属息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赵集乡。1998年改置赵集镇。


谷堆乡

  因乡政府驻谷堆集而得名。乡政府驻地谷堆集,明末兴集,因此处地势较高,古时多在此储存谷物。清乾隆时期始名谷堆集。1949年属固始县期思区设谷堆乡。1952年属淮滨县期思区。1958年属期思公社。1960年属固始县设谷堆公社。1966年1驻地由沿河老街迁至谷堆新街。1976年将西部14个大队划归涂营公社管辖。1983年改设谷堆乡。2005年涂营乡并入。


王店乡

因乡政府驻王店而得名。乡政府驻王店。明初王姓建三叉寺,因交通便利,居民多聚此开店,后成集市,名王店。古属楚地。秦、汉属期思州、期思县、边城郡。唐、宋、元、明、清属固始县。民国属固始县胡族铺区、张庄联保、先进乡。1949年属固始县设王店乡。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属张庄公社。1960年属固始县张庄公社。1962年复属淮滨县。1974年置白露河公社,治所驻王店。1982年改称王店公社。1983年改设王店乡。2005年北庙乡并入。


张庄乡

  因乡政府驻张庄集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张庄集,原为一古聚落。南朝梁为安宁县治所,隋废。传为张果老所插仙庄,唐讹为张果城。明末清初为张庄店,乾隆后期称张庄集。又因设有仙庄至善义学,亦称仙庄集。

古属蒋国、楚国地,汉属期思县。南北朝梁置安宁县治此。唐废安宁入固始县。宋、元、明、清属固始县明德里张庄保。民国属固始县第四区设仙庄乡、张庄联保、先进乡。1949年属固始县期思区设张庄乡。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期思区,同年10月,置张庄区。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撤区建张庄公社。1960年属固始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张庄乡。


邓湾乡

因乡政府驻邓湾集而得名。乡政府驻邓湾集,明代邓氏临河湾建村开店,名邓湾店,清末改称邓湾集。

1949年属息县马集区。1952年属淮滨县马集区设邓湾乡。1958年属淮滨县马集公社。1960年属息县建邓湾公社。1962年复属淮滨县入芦集公社。1974年复置邓湾公社。1983年改设邓湾乡。


芦集乡

因乡政府原驻芦集而得名。乡政府原驻芦集。明代卢姓迁此建村兴集,名卢家集。1949年改名芦集。

民国时期属息县罗浮里、芦集联保、新里乡。1949年属息县马集区。1951年设芦集乡,属淮滨办事处。1952年属淮滨县新里区。1958年属淮滨县新里公社。1960年属息县置芦集公社。1962年复属淮滨县。1983年改设芦集乡。1991年划西部9个村归吉庙乡管辖。2005年吉庙乡并入。


三空桥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三空桥而得名。乡政府驻三空桥,原名常兴店,建于明代。后因村北建有三孔石桥,更名为三空桥。

古属楚地。明、清属息县,民国属息县安化里三空桥联保、安化乡。1949年属息县为三空桥乡。1952年属淮滨县赵集区。1958年属赵集公社。1960年属息县建三空桥公社。1962年复属淮滨县赵集公社。1974年复置三空桥公社。1983年改设三空桥乡。2005年麻里乡并入。


张里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张里店而得名。乡政府驻张里店,清康熙年间张氏建集。因原高祖店南迁,改称张村店。即张氏里集,后称张里店。

春秋属楚国地。明、清属息县。民国属息县梁庄里、张里联保、防胡乡。1949年属息县防胡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1952年属淮滨县防胡区。1956年设张里中心乡。1958年属防胡公社。1960年属息县防胡公社。1962年复属淮滨县防胡公社。1974年析防胡人民公社北部12个大队置张里公社。1983年改设张里乡。


固城乡

  因乡政府驻固城而得名。乡政府驻固城。《春秋左传》有“围固城,克息州”记载,另据固城城皇庙碑记载,战国时楚公子胜在此筑城建仓,名固城仓,后简称固城。

1949年属息县乌龙区设固城乡。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乌龙区。1952年属淮滨县赵集区。1958年属栏杆公社。1960年属息县建固城公社。1962年属淮滨县栏杆公社。1964年复置固城公社。1983年改设固城乡。


王家岗乡

1983年设乡,因乡政府驻王家岗而得名。乡政府驻王家岗,明代王氏由山西省洪洞县迁此依岗建村,名王家岗。

1949年属息县乌龙区,置王岗乡。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置栏杆区。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属栏杆公社。1960年属息县。1962年复属淮滨县。1974年析栏杆公社东部几个大队和城关镇毛庄大队置王岗公社。1983年更名为王家岗公社,12月改设王家岗乡。


台头乡

因乡政府驻台头而得名。乡政府驻地台头,因晋代建莲台寺得名台子头,后简称台头。

明、清为息州地,民国属息县博溪里、回淳里、邓湾里、台子头、郭集、三义、乌仁联保,淮滨镇,河图乡。1949年分属息县乌龙区和马集区。1951年属淮滨办事处。1952年属淮滨县。1958年建城郊公社。1960年分属息县台头和任堰公社。1962年属淮滨县城郊公社。1983年改设台头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