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资金头寸定义
资金头寸简称为头寸(position),也称为“头衬”。头寸是金融界及商业界的流行用语,企业资金管理工作几乎每天都会使用到头寸一词。目前对头寸一词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不同行业对头寸的理解略有差异,但综合来看,资金头寸可以理解为款项或资金数量。
例如日常工作中常讲的有多少头寸,指当前实际持有多少可用资金;需要多少头寸,指企业需要多少资金;头寸情况怎么样指当前的资金情况是否能满足实际需要,是资金充足,还是资金不足;给银行报一下头寸需求指给银行预约一下指定日期的资金支付需求,包括金额、币种等。
对头寸的进一步使用,如收入多于支出叫做“长头寸”,支出多于收入叫做“短头寸”,闲置资金较多叫做“松头寸”,资金告急叫做“紧头寸”,计算收入与支出之差的动作叫做“扎(ga)头寸”,到处想方设法调进资金的行为叫做“调头寸”等。无论怎么组合运用,只要涉及头寸,都是在描述资金数量相关的变化和动作。
关于头寸一词的起源
头寸一词的确切起源时间,目前难以追溯。可以确定的是头寸一词是地地道道的中国特产,而非舶来词。关于头寸一词的来源,目前有三种主流的说法。
说法一:是清末与民国时期银行的一种暗语,当时的流通货币是银元,即民间俗称的“袁大头”。由于带着和清点不方便,所以在银行取钱或买东西的时候,都用纸以十块为单位包好,这十个“袁大头”的高度刚好是一寸,故称为“头寸”。
说法二:早期在民间,某些有钱人都为富不仁,在贫民有事相求的时候盛气凌人,耷拉着脸看都不看贫民,这样的表情和姿态看起来如同头比往常大。而贫民则是一副小心谨慎,战战兢兢的姿态,看起来头就小一点,所以就用头寸(头的尺寸)在形容人的殷实和有钱程度。
说法三:头寸一词最早用来形容一个人在军队中的职位和权威。
以上几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无法考证。生于当代的我们,在生活、工作中准确使用头寸一词足矣,了解几种起源可以增加一点茶余饭后的谈资。
二、资金头寸管什么
资金头寸的管理本身比较简单,但是要做好资金头寸的管理,却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资金头寸是一系列资金业务管理的结果呈现,可以理解为资金头寸的管理是资金管理的枢纽或桥梁,需要其他资金业务来支撑,以达成资金头寸的管理目标。这些业务包括资金日报、资金计划、经营计划、投资计划、筹资计划等。
资金头寸管理是一项综合管理工作,如果只盯着资金头寸进行管理,几乎是管不好的。应以资金头寸为缰绳,延伸出去对相关业务进项全面的管理,对经营、投资、筹资的收支业务进项全面的管控。这些延伸业务是资金头寸管理的生存之本,否则资金头寸管理就变成了空中楼阁。资金头寸管理本身很简单,但是要对资金头寸进行系统的、有效的管理,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涉及到企业各个部门的整体协同。
资金头寸的管理对于金融机构和企业来说都尤为重要。它关乎企业支付能力的保障、风险的防范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金融机构需要确保拥有足够的头寸,以满足客户的支付需求。如果金融机构头寸不足,就无法完成客户的跨行支付。企业需要确保拥有足够的头寸,以满足日常支出需要,如果头寸不足就会无钱可用,无法按时兑付各项债务,造成流动性危机。
资金头寸的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区间的管理。如果只管理当前时点或很短一个区间(一个月以内)的资金头寸,是非常危险和被动的。很容易陷入频繁应对紧急情况的被动状态。管理区间太短,就无法提前预知未来的头寸风险,进而无法提前做好相关头寸规划和管控操作。企业调整资金头寸的手段是有限的,而且需要时间,如果时间过短,可能无法及时完成资金头寸的调整,进而造成流动性危机。例如通过销售进度调整增加资金流入,从开始准确到落地执行,通常需要数天时间;通过对业务结构调整来调整资金头寸需求,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通过融机构融资来增加资金流入,通常需要数周。如果是新增融资通常需要三个月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不提前准备,等当月发现问题再来启动融资工作,基本上是来不及的。
通常建议资金头寸的管理区间设在三个月左右。对于常规的一些资金调控手段,三个月的时间都是足够的。通过三个月的资金头寸情况,就可以提前预知头寸安全情况,一旦发现有流动性风险,就可以提前做好相关的防范工作。
企业业务受市场影响较大,影响的因素也比较多,太长期限的业务规模和结构预测,很难确保其准确性。因此对于资金头寸的预测,通常三个月比较合适,最长不建议超过六个月。
企业资金头寸管理,需要根据企业自身情况和市场环境,制定合适的管理策略,确保资金头寸的安全性、流动性和高效利用。管理内容通常包括:头寸的流动性风险、头寸的风险管理、头寸报表的编制与管理、头寸需求的预测、头寸的调度与管理、头寸使用效益管理等。
- 头寸的流动性风险
资金头寸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是资金头寸管理的核心,目标是确保企业拥有足够的资金头寸以应对日常运营需求和突发事件,确保企业现金流的绝对安全。通过合理规划和监控资金的流入和流出,在优化资金利用效率的同时,降低因资金短缺或过剩而产生的风险。
- 头寸的风险管理
资金头寸的风险包括持有头寸的自身风险和企业的流动性风险。头寸自身风险,包括持有头寸的保管风险,头寸的使用风险(调拨、收、付款安全)、持有头寸的利率风险、汇率风险等。企业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及时发现并应对潜在风险,确保资金头寸的安全和稳定。具体的风险管理方式,在常规资金业务、资金计划等章节有详细介绍。
- 头寸报表的编制与管理
资金头寸的报表主要有资金日报、资金收付表。包括表格设计、收集、汇总、管理分析相关工作。资金日报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采用周报、旬报的方式。目的是要及时掌握企业的资金头寸情况,并确保企业头寸处于安全、合理的水平。
- 头寸需求的预测
资金头寸需求的预测通常通过资金计划表(预测表)来实现。目的是为了掌握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头寸变化情况。资金计划表的核心是各期的资金头寸余额,通过对经营、投资、筹资计划的调整,来确保期末资金头寸安全,且在企业可控范围内。
资金头寸预测有助于企业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或提前采取应对措施,以应对可能出现的资金短缺或过剩问题。
- 头寸的调度与管理
资金头寸的调度指在不同金融机构账户间、不同企业主体间的资金资金头寸转移。调度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业务需要。资金头寸的调度,需要做好安全性、准确性、时效性和效益性管控。
- 头寸使用效益管理
头寸的效益管理包括两方面内容,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通过资金头寸管理直接产生的效益。包括有效降低资金头寸需求、提高持有资金头寸的收益率、降低资金头寸的获取成本。
例如通过有效的资金头寸管理,将安全资金头寸从原本的100降到70,节省的30就是资金头寸管理的效益提升。通过对闲置资金头寸进项理财,提高存款利率等,可以提高持有资金头寸的收益。通过合理安排资金来源,例如融资结构调整、供应链负债、降低有息负债的债务占比等,实现获取资金成本的下降,进而降低资金头寸的获取成本。
间接效益是通过资金头寸管理间接产生的收益。例如通过资金头寸管理,更好的满足业务的资金需要,最大限度的支持业务发展,所带来的超额收益。如果企业资金头寸管理欠佳,无法有效支撑业务的资金需求,遇到畅销、高毛利的产品,由于资金问题无法及时进行采购,甚至错失采购时机,进而错失了盈利机会。或者通过对资金头寸使用进行有效规划,原本只能满足一项业务需要的资金头寸,在相同时间内满足了两项或以上业务的业务需要。如一笔1亿的资金当日用于归还贷款(第一项业务需要),在当日归还之前,利用这个间歇去清理了一笔内部业务往来(第二项业务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