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说直播是一面照妖镜,最近蜗牛保险医院创始人大萌萌在一场保险直播带货的时候翻车,原因是在介绍基础知识意外伤残分级时说:伤残等级越大的数字代表伤残等级越轻。
这个时候旁边一起直播的疑似蜗牛保险精算师小致和屏幕外的运营一起提醒道:伤残等级越大越重,一级是最轻的,十级是最重的,就是全残。
大萌萌在犹豫之后改口说「一级是最轻的,又一孕傻三年不好意思」。

蜗牛保险医院大萌萌直播翻车
实际上伤残等级是行业文件与此相反,一级最重是全残,十级最轻。
有人说大萌萌被猪队友带偏了;也有人说像这么基础的知识能够被带偏,说明自己的专业水准不过关,这是要刻到骨子里的专业基础;
但实际上这场直播翻车,是整个团队「轻专业重运营」之后一定会发生的事故,只不过在直播这个照妖镜面前,翻的有点猛。
1、不需要专业的保险医生
在蜗牛保险的官方APP上,列出了不同价位可以咨询的专业经纪人,最低68元,最高1888元。

对蜗牛医生的介绍为:

- 均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
- 有保险/金融/经济/医学等专业背景;
- 经过100+节恶魔培训后,只有10%的人通过考核;
- 500小时以上的场景模拟;
- 资深经纪人教授3个月;
- 熟悉1000+款产品;
而实际上,蜗牛在各个招聘平台上发布的蜗牛医生招聘广告是这样写的:

- VIP大客户销售:大专学历、无经验要求;
- 售前专员:无学历要求、且无经验要求;
- 服务年入百万家庭的经纪人:学历大专、无经验要求。
宣传的入职以后要经过500小时模拟咨询,3个月一对一函授才能上线的蜗牛医生,被卧底记者爆出培训5天即可上岗,就算不吃不喝不睡24小时培训,也只有120个小时,跟广告宣传内容严重不符,卖家秀和买家秀没不带差这么多的。

在蜗牛保险做医生似乎不需要多高的专业度,从一线的蜗牛医生,到直播带货的主创团队,都是如此。
「给保险看病」看起来像是资本运营下给韭菜们一个掏钱的理由。
2、大量广告投入
前几天有朋友给我推了一篇文章跟我说:蜗牛又回来了。
从2018年开始,蜗牛给大量自媒体平台付费植入相同的广告模板,在自媒体大V的背书下,组建了大量保险看病群。但在2019年年中疑似资金链收紧蜗牛裁撤大量“保险医生”缩小规模,在网络上并没有听到太多蜗牛保险的声音。

2020年也许重新获得融资,推广课程重新开始,甚至一位做保险起家、现主攻个人职业成长的大号,也发布了头条广告。可能钱给够了,广告放在什么位置都是可以的。

这跟一年前在其他平台的营销模式如出一辙:

3、所谓资本运营
资本运营就是有钱的人拿钱换资产,有资产的人用资产换钱。但投资人是要看到自己用钱砸出来的资产能够持续不断地挣钱。
于是类似「莆田系医院」的模式出现了,很多人说付费挂号之后,只有一轮简单的通话,然后会被推荐一个产品组合,同一时期的用户之间一比对发现:大家的方案里都有相同的产品。
而且为了节约运营成本,降低原创难度,蜗牛的运营医院开始洗稿。有一次收到读者信息,说蜗牛保险的某一篇文章跟我写的文章内容很像,打开原文后发现文章核心内容一模一样。


无意中被发现的文章里有这一篇,在蜗牛公众号里一周更新的三篇文章里,有多少是洗稿的文章不得而知,洗稿文能够被发现的毕竟是少数。
Vincent结语
市场上从来不缺投资热点,只不过这几年刚刚好被保险赶上了,但也请保险从业者守好自己的底线,专业负责才是长期发展的基石,不然等潮水退去,大家都知道谁在裸泳。只是不知道在潮水退去,之前投保的保单,是否也会迎来一个投诉潮?
我以为给我的保险找到一个靠谱的男人。呸,是渣男好嘛?现场翻车的那种。
蜗牛保险创始人直播出现基础错误,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