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何解?
【宋】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公元1091年,苏轼的老友钱勰徙知瀛洲,途经杭州时与他相会。
此时的苏轼,已经在杭州为官三载,即将离开这座风景优美的城池。
相逢时欢饮笑谈,如春天般温暖;离别时月色凄凉、惆怅难言。
久别重逢,却又转瞬离别,天涯各分两端,辗转流离人世之间。苏轼忍不住感慨:
人生就是座旅店,每个人都只不过是匆匆过客。

庄子曾说过: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
既然每个人都是天地间的过客,转瞬即逝,又何必汲汲营营、追名求利,又何必计较眼前的聚散,又何必在意仕途的沉浮?
看开了,放下了,“游于物之外”,便不会纠结于那些短暂的瞬间,恬淡自安、闲雅自适。
苏轼虽积极入世,有着热烈昂扬的政治理想,但受老庄之道和佛家思想的影响都颇深。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便是典型的道家思想,透露出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盛衰何解?
【南唐】李煜《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公元975年,南唐后主李煜丢了他的皇位,从拥红揽翠、纸醉金迷的江南帝王,沦为“此中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阶下囚。
在幽囚期间,他写下了这首小词,虽明白如话、不事雕琢,却有着强烈的感染力量。

词从晚春风光写起。一场寒雨一阵风,姹紫嫣红的春花便已凋零满地。那未落的花朵,也沾染了雨水,如同美人脸上和着胭脂的泪水。
这风雨飘零的场景,不正如他如今的境遇吗?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在大宋军队狂风般席卷而过后,南唐的江山如春花般顷刻衰亡,零落成泥碾作尘。
家国既已落入敌手,若是勾践,当能卧薪尝胆;若是霸王,必然自刎乌江。而作为一名只会伤春悲秋、舞文弄墨的亡国之君,除了能写几笔辛酸文字,抒一腔哀怨苦痛,又有什么能做的呢?

愁思何解?
【宋】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所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对于这首词,多称之为“相思怀人”之作,但个人以为,诗人抒写的是春愁,是文人心中常存的孤寂与惆怅。
“凌波”形容女子步态轻盈,也指春天离去的脚步轻悄,如同落花染香的尘土,在风中飘然远去。
它悄悄地离开了,这锦瑟年华与谁共度呢?那月下桥边开满鲜花的庭院里,那雕花轩窗的朱门大户中,哪里会有它的身影呢?或许只有那缠绵的春风,才知道它真正的去向吧!
白云翩然翻飞、舒卷自如,城郊长满香草的小洲在暮色中若隐若现。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呆立的人才突然惊醒。回到房中、提起彩笔,写下愁肠百结的诗句。

这愁绪该是何来呢?
它不是离愁,不是相思愁,也不是穷途之愁,而是虚无缥缈的“闲愁”。
这愁思漫无边际、捉摸不定,若有若无,似真似幻,却又好像无时无处不在。
该用什么来比喻它呢?
就像那一望无垠的如烟青草,就像那随风飘摇的似雪柳絮,就像梅子黄时连绵不绝的细雨。
愁思本是抽象的、难以捉摸的,这一连三个比喻将其生动地化作有形之物,充满了高超的表现力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思何解?
【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清风细细,离愁依依,忧郁的心情如同黯淡的云,从遥远的天际升起。
草色凝绿,烟光迷离,落日的余晖洒在高楼之上,映出久久凭靠阑干的人儿。
他站在极高的楼上,眺望着极远的远方,天色渐渐暗了,他依然独自伫立,不肯离去。

登高远眺,是希望能看到离去的人儿归来的身影,凄凄凉凉,黯然神伤。
虽有相思意,却无见面时,万事万物都变得索然无味。
想举杯高歌,想纵酒豪饮,想一醉方休,但勉强自己终究无法得来快乐。
满怀愁绪挥之不去,强颜欢笑也无法解脱,一身憔悴寄天涯,憔悴瘦损终不悔。
这正是相思的滋味,缠绵执着、坚贞不渝,其中的酸楚苦乐唯有自己才知道。

光阴何解?
【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否?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哪位少年不曾梦想仗剑走天涯呢?
然而一程风雪一程春秋,江湖子弟难免老于江湖。
你看,二十年光阴似箭,昔日少年重登旧地武昌南楼,已是垂暮之身。
曾经“一剑横空,飞过洞庭”的豪情,曾经“斗酒彘肩,风雨渡江”的壮怀,在漫长的无望的岁月中蹉跎成空。

芦苇枯叶,落满沙洲,寒沙浅流,无声流过。
黄鹤矶断,故人不见;江山未改,尽是新愁。
愁只愁,危机四伏、祸乱不远,家国飘摇、大厦将倾,亡国的警钟时时响在心头。
愁只愁,烈士暮年、无力回天,曾想以身许国,奈何无人赏识;欲纵情声色诗酒,奈何已无少年时的豪迈意气。
满座欢饮、酒酣耳热,诗人却如坐针毡,只想买一篮桂花,带一壶美酒,离开人群,独自泛舟于水上。
那时光流逝的无力之感与家国将丧的悲哀预兆,深深地刻在了淡淡的文字里。
